-
余亮:五仁月餅和左中右知識分子共識
關鍵字: 共識五仁月餅黃紀蘇何光滬秦暉陳明許紀霖呂新雨基督教王文鋒關于中國現(xiàn)狀與未來的若干共識南方人物周刊濟南中院余亮關注思想界的朋友,最近您的眼前是否閃過一份有諸多知識分子簽名的“共識”?
簽名學者包含了左中右,共識內(nèi)容囊括了天地人。乍一品,滋味真有點像最近風生水起的五仁月餅,貌似博大精深,但又有些說不出來的奇怪味道。
奇怪在哪里?已經(jīng)很久沒在網(wǎng)上看到什么知識分子共識了。這年頭,標稱共識的東西往往都是某一派系的一廂情愿,共識差不多就是意識形態(tài)的意思,誰愛信誰信。自零八憲章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識。生活還在繼續(xù),形勢也尚喜人。真正發(fā)揮作用的大約是人民群眾中間那些不被說出來的共識。
所以,看到網(wǎng)上突然冒出這份《關于中國現(xiàn)狀與未來的若干共識》,我和小伙伴們都有些驚呆了。
短短800多字的共識,幾乎是濃縮精華,包含所有中國人民百年來追求的夢想。卻又似乎沒有什么針對性,既不是向政府叫板,也不是求西媒報道,到像是別有一番不可言傳的意會。
開篇提問并不稀奇,“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國的世界觀與世界的中國觀正在改變。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中國將走向哪里?會給未來的世界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這是中國人百多年來不變的擔憂、不變的問題。比較新穎的是左右都承認世界的中國觀也在改變,聽起來就是與時俱進、打破西方教條的意思。
接下來四條共識雖短,但是令人目不暇接——從“以民為本”到“公平正義”,從“物質(zhì)保障”到“精神尊嚴”,從“繼承傳統(tǒng)”到“多元文化”,從“和平共存”到“自由發(fā)展”,從一開頭的“中國崛起”到結(jié)尾的“天下太平”。
起初我懷疑,這難道是一篇好詞的展示碑文嗎?把所有好詞都收納到一起就有用嗎?準備專供學術腦殘粉膜拜贊美嗎?躲開一切分歧,給出一切希望,當然無比美好。但是何為“人民”,何為“公平”……一旦討論起來,恐怕又要陷入無休止的爭吵。簽名的學者里面不乏明白人,怎么會簽署這樣一份幾乎到達宇宙高度的共識呢?
直到我看到了最新一期《南方人物周刊》的報道,才忽然有幾分明白了:原來這次左中右的“共識”會議竟是由一位基督徒發(fā)起并組織的。有神的旨意指引,怎么可以沒有一點宇宙的高度? 王文鋒,這位出生自基督教家庭的70后,心中一片熱誠。在2012年產(chǎn)生一個想法,要讓新左、自由、新儒坐在一起達成共識文本。一些長者對他說平生難見這一天。為了給會議籌錢,他還置換了北京的房產(chǎn),用差價來資助會議。“很多個夜晚,我靜靜跪在書房里,一邊注目著書架上這些思潮代表性人物的書籍,一邊透過窗戶仰望星空中那位超越的存在著……我有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努力了,一切結(jié)果都是有意義的。”看,康德的話有了一點點與時俱進,原本是“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現(xiàn)在是“頭頂上的星空和書架上的學者”。
以往一直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中國神學論壇”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略微類似居委會大媽的角色。一種“喜悅和祥”的力量支撐著他。最終請到了這些學者。會議邀請主題不是討論共識,而是“基督教與當代中國思潮”,學者必須提交一篇論文,可以談社會思潮也可以談社會。至于共識的出籠,則別有細節(jié)。到會28位學者,自由派6個,新左派3個,新儒家3個,其他所有你覺得不熟悉的名字,都是“基督教研究學者”。在接受《基督時報》的采訪中,王文鋒坦言這樣的活動對“中國神學論壇”發(fā)展的意義。
會議不在中國,而是在倫敦,在牛津,在拍攝過電影哈利波特的莫頓大廳。這樣說起來簡直有點奇幻了。在記者的筆下,雖然學者們沒有騎掃把,但是乘坐紅眼航班去英國的經(jīng)歷還是有幾分神秘。
“下一程是多哈夜間的紅眼航班,候機廳沒有足夠的座椅提供。這些學者倒還精神,一見面就有說不完的話題,他們站著聊。”到了牛津,在記者筆下,牛津神學院的樓梯吱吱嘎嘎作響。公寓里沒有衛(wèi)生間,沒有口杯,沒有網(wǎng)絡。早餐極簡,只有牛奶、麥片和面包。“跟國內(nèi)動輒星級酒店、豪華大餐的學術會議不同,此次會議簡樸而莊嚴。”金雁說:“我本想逃逃會也沒什么,但這一次不同,尤其知道這個會是怎么來的,更覺得應該認真對待。”多哈之夜,牛津寒舍,看到這些敘述,我忽然覺得作家林達也應該在他們中間。就是那個會在羅馬水渠遺址下無盡感懷的林達,就是那個在每一處歐洲古跡前都要發(fā)思古之幽情的林達,就是那個住酒店沒有洗衣機就不適應但又要贊美質(zhì)樸文明的林達。據(jù)在牛津神學院住過的朋友反映,那里是能上網(wǎng)的,只是需要設置一下而已。早餐也不錯,有培根。不過老學者們身上大約都有一點林達浪漫的靈魂。
會議具體談了什么,不知道,《人物》周刊也沒說。但據(jù)說爭吵很激烈,話題也似曾相識。有少壯派學者對自由主義的老英雄說:您今天說的東西和20年前是一樣的,對新問題沒有任何新的回應。
所以我大致揣測,爭論的內(nèi)容大約就是我們平時在學術界、思想類媒體上常常能看見的。這些學者分歧極大,且不乏善于爭辯之人。包括曾經(jīng)長篇對壘論戰(zhàn)中國土地制度問題的秦暉和呂新雨教授。據(jù)說,這樣無休止爭吵下去讓他們自己也感覺失望,決心整出一個共識來讓大家都有些約束。但并不是所有學者都知道,在去倫敦之前,四位學者秦暉、黃紀蘇、陳明與何光滬(正好是一右一左一儒一神)已經(jīng)在北京協(xié)商出了一個共識文本。在倫敦座談會上,這個共識被拿出來供大家討論。于是,一次作文磨礪大賽就此開始了。
他們最終簽字的這份共識,按照報道,是由陳明和呂新雨負責最終的修改。記者的描述流連于這樣的細節(jié):“在選定修訂人選的討論中,陳明主動請纓。王文鋒左邊坐著陳明,右邊坐著呂新雨,他感覺到陳明在桌子底下輕輕踢了他一腳。王文鋒會意:那我們讓陳明和呂新雨來修改二稿可好?”據(jù)了解,會議現(xiàn)場一圈沙發(fā),沒有什么桌子,只有淺淺的茶幾??磥碛浾叩南胂罅茇S富,卻沒有用來挖掘共識本身。
面對這份共識,未來會不會有足夠無聊的研究生,想要通過文本分析或者望文生義來解讀這800字里的微言大義?還是讓我提前來告訴這位未來的研究生吧,經(jīng)過向部分學者了解,原來共識里能寫進這些大詞、好詞也不容易。比如左翼學者羅崗、呂新雨要求寫入“愛國”、“人民”和“中國文明”,堅持討論問題不能少了這些前提。有學者一度對“人民”感到猶疑,原因是自己已經(jīng)加入外國籍了。最終大家同意了前面兩個,“文明”被去掉了。于是我們最終看到的是“我們這些具有自由主義、新左翼、新儒家和基督教研究等不同學術或思想背景的中國學人,都熱愛中國這片土地,都忠于我們的人民。”多么微妙的修辭。“天下太平”則原汁原味加了進去,這是為了容納新儒家的理想。
《人物》周刊報道,何光滬說:“假如我是當政者,從哪里了解社情民意呢?一定是先聽聽那些可以發(fā)出聲音的人……但如果我是領導,不喜歡聽吵架,你們自己先理理順再說。”所以 “憲政”最終沒有出現(xiàn)在共識里,以免引起猜測。但如果我是領導呢,我會覺得,這東西至多是沒有太不象話,要是連愛國和人民都沒有,那真是別談共識了。要說通過這個了解社情民意好像也還輪不上??偟膩碚f,倒像是一群原本頑皮的孩子終于簽署了一份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對人心的影響,恐怕還遠比不上幾天后濟南中院會發(fā)布的一份宣判書。
王文鋒說:“一些著名學者,如徐友漁、姚中秋(秋風)、高全喜等人為了共識文本能順利形成,保留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大佬們忽做高風亮節(jié)狀,不知道保留了什么觀點什么立場,由此共識是否還有效?所以我懷疑,做這樣的共識就好比是古希臘人辦奧運,三天之內(nèi)高端大氣放下爭端,奧運完了繼續(xù)戰(zhàn)爭。反正8月22日學者們在共識上簽了名,“王文鋒抱著那兩頁紙回到宿舍,哭了。”第二天大家又簽了一次。
首先在網(wǎng)上公布這份共識的許紀霖教授宣稱:“未來不取決于我們有多少分歧,而取決于我們有多少共識。” 徐友漁和許紀霖對記者指出,這份共識文本的形成對整個中國思想界來說都具有歷史的里程碑意義。而在我看來,能在900字以內(nèi)把左中右的想法和神的啟迪都揉合進去,這是一門很不容易的中國技藝,就像制造五仁月餅的技藝一樣。由于多方博弈,追求所謂“最大公約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以至于壓縮辭章,犧牲了五仁各自的滋味。所以,這是知識分子贈給我們的一塊叫做“共識”的超級五仁月餅。雖然味道一般,但值此中秋佳節(jié),豈不是皆大歡喜?
中國的未來當然并不取決于一塊月餅,但知識分子能否真地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確實取決于這塊月餅中所包含的態(tài)度。
我能感受到兩代知識分子的拳拳之心,能感受到他們面對社會問題時候意難平的心緒和不舍不棄的努力,但也同樣察覺到那種今昔不知何夕的恍然。決定未來的不是知識分子腦袋里的想法,而是世界自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結(jié)構(gòu)。雖然這個世界依然問題重重,但事情已經(jīng)不是他們曾經(jīng)習慣的那樣。左的不會像過去那樣左,甚至當世界往右的時候,也比他們知道的更銷魂。我接觸過那些留學國外深切了解西方陽光與陰暗兩面的新精英,接觸過草根出身之工業(yè)黨的左右派、情懷黨的左右派……都和過去的范疇不一樣了。即使是這些,也只是中國大地的一小部分。
值此中秋佳節(jié),讓我也做一個五仁月餅式的結(jié)尾:祝愿老英雄們的志氣被繼承,祝愿新學者們開拓創(chuàng)新。但我更愿意放下手上這份共識,走進黃昏里節(jié)日的人流,去融入那些粗蠻生長的人民,去感受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氣象。
【相關閱讀】關于中國現(xiàn)狀與未來的若干共識
一篇關于共識的文字
黃紀蘇按:最近參加了一次關于中國當代社會思想與基督教神學的討論會。與會者觀點頗有出入甚至大相徑庭,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大家都認為在這個分裂的時代共同之處彌足珍貴,于是經(jīng)認真坦誠的討論形成了這篇文字(這要特別感謝何光滬先生和呂新雨女士)。當代中國經(jīng)過了前、后三十年曲折跌宕的“正題”、“反題”,理應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走向“合題”?,F(xiàn)實固然還不是這樣,但我一直希望這樣,因為只有這樣,古老的中國文明才能真正完成其現(xiàn)代化的重生再造,不但挺然而強大,還浩然而偉大。我本人認同并參與了其事,不過只能代表自己,代表不了任何別人。
關于中國現(xiàn)狀與未來的若干共識
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國的世界觀與世界的中國觀正在改變。與此同時,中國的社會問題也變得日益突出。中國將走向哪里?會給未來的世界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已經(jīng)成為中國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迫切關心的問題。
我們這些具有自由主義、新左翼、新儒家和基督教研究等不同學術或思想背景的中國學人,都熱愛中國這片土地,都忠于我們的人民。我們珍視知識分子發(fā)揮社會反思與守望的功能,希望在今天中國與世界變化發(fā)展的重要關頭,發(fā)揚這個群體歷來所富有的道德情懷和理性精神,以文化和觀念的力量推動國家和社會向上向善的演進。
我們承認,面對中國和世界的大變局,任何一家一派的社會思想都是有局限的,一個可愛亦可信的未來社會藍圖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知識分子都應該在尊重不同觀點的基礎上進行真誠交流、互相砥礪,由此形成關于中國當前和未來發(fā)展所亟需的思想共識。 我們通過認真的討論交流,在幾個方面達成如下共識:
1、我們希望中國堅持“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即以人民的認可為權力的來源,以人民的權利為制度的基礎,以人民的福祉為國家的目標。
2、我們希望中國堅持“公平正義”的社會原則,即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民族與性別各領域,在立法、司法和行政諸環(huán)節(jié),在教育、醫(yī)療、居住、工作、休息和養(yǎng)老等方面,都以公平對待所有中國公民、實現(xiàn)社會生活正義作為基本原則,使全體人民的生活不僅有物質(zhì)的保障,而且有精神的尊嚴。
3、我們希望中國在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堅持多元而自由的文化目標,以群己關系的合理平衡為前提,以公平正義的法治為原則,保障各民族、各階層、各地區(qū)、各職業(yè)群體、各社會團體以及所有個體多種多樣的價值追求、思想旨趣、學術傾向、藝術風格、宗教信仰和言論主張等等,和而不同,都有和平共存的環(huán)境,都有自由發(fā)展的機會。
4、我們希望中國致力于建設更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以相互依存、互利共贏原則處理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環(huán)境等方面的國際糾紛,既有利于全體中國人民也有利于全人類,促進世界各國各族的和平共處與和諧發(fā)展,最終達致天下太平。
2013年8月22日
簽署(按照姓氏拼音排名):
陳明
干春松
高全喜、高師寧
何光滬
黃保羅
黃紀蘇
金雁
劉澎
呂新雨、羅崗
盧敬雄
秦暉
孫尚楊
孫毅
王文鋒
許紀霖
邢福增
徐友漁
楊鳳崗
楊熙楠
姚西伊
姚中秋
曾慶豹
趙林
鄭家棟
鄭也夫
朱曉紅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關一丁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評論 56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評論 160電氣化已落后亞洲,“大而美”法案或令美國雪上加霜 評論 73為什么這支國足被普遍看好? 評論 97被批評“過于親近中國”,澳總理這樣回應 評論 84最新聞 Hot
-
好一個“舉賢不避親”,特朗普推薦兒媳參選
-
開庭前妻子墜樓身亡,柯文哲前副手痛哭:臺灣怎么變成這樣
-
美國放風:伊朗有動作了
-
“中方正考慮邀請李在明出席”
-
“中國洋垃圾禁令震動全球”,馬來西亞也跟了
-
靠萬斯“決勝一票”,“大而美”法案驚險闖關參議院
-
白宮官員:沒人在乎馬斯克說了什么
-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
-
三年來首次,普京與馬克龍通話
-
“我會給日本寫信感謝他們,給他們加關稅”
-
特朗普:奧巴馬糟糕小布什低分,拜登史上最差,而我…
-
美財長:中國加快稀土出口吧,回到過去
-
“《新華字典》例句稱小孩是累贅”再引爭議,多方回應
-
英國樂隊在音樂節(jié)上高喊“以軍去死”,英美都“炸”了
-
多地宣布“解禁”中華田園犬
-
內(nèi)塔尼亞胡證實下周訪美,除了特朗普還要見他們
-